
主持人:那么接下來就是演講環(huán)節(jié)的最后一位,就是互動通控集團的袁玨明。她演講的題目是《程序化購買:數字營銷的變革》。
袁玨明:大家等了這么久的時間,又是在最后一個,希望大家聽到一些新的東西。昨天正好在廣州見了中國很大的廣告主,談到一個和數字相關的話題。有一些想法想要去跟大家去分享,我提出了3個詞匯,來跟大家分享。包括前面有一個女士談的,我也非常的有感受。第一個話題就是跨屏的視頻話,今天的廣告會談到更多的是數據,尤其是很多傳統的電視,更加有感受。所以相信視頻化的發(fā)展,是我們今年在市場上很大的一個發(fā)展方向的思考。
第二個,剛才講到了跨屏化。在我們今天的互聯網的時代里,如何將三屏的整合,手機端、Ipad和PC端的整合型,視屏化的數據的話,發(fā)展更多的基于跨屏方式上的,不管是頻次共振也好,人群定位也好,我相信這一點也是在數據上有思考的。第三個社交化。今天消費者不滿足于信息的接觸與信息的獲得,他們更加需要去分享。如何去思考消費者在分享數據和數據的思考上,他們更需要思考,那么如何的去思考?
第三點,帶來跟這個主題相關聯的東西,更具有話題性的跟大家來分享。接下來就圍繞重點部分,可能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技術會更多一點。讓大家更多的感受到一些,在今天的程序化購買下,我們如何為廣告柱帶來更有效的精準的營銷?我講過3個詞與數據是相關的,我今天還會講3個詞是與今天的主題相關的是:程序化購買、移動、大數據。我相信這三個詞,其實在過去一段時間,在行業(yè)里一直有貫穿到談及到這些方面的內容。其實是很難用很短的時間,來跟大家描述清楚我們對于大數據的理解。
那么這邊的話,我想針對于后面談的內容,都是基于DNA營銷的概念。任何的廣告主,他們所面對的是消費群體。如何在林林總總的消費群里面,去找到我們想要的目標人群?這是一個最重要的核心。通過一個很短的視頻,讓大家來看一下所謂的線上展示廣告的變化。
(視頻)
那這一段視頻是iad在去年的時候做的一個調查,那么我們看到的時候,在今天的行業(yè)的涌現出來,包括剛才談到的ADD、ESP、SSP、ESP、PBD、程序化購買等等。那么它帶給我們的意義是什么呢?第一使整個行業(yè)可以更加的細分化,它專注的專業(yè)領域會更加深入的專注性。第二圍繞今天跟調研相關的主題,我相信在今天的市場上,有不同角色的調研公司,他們在未來會更加關注于買方需求端還是賣方供給端以及交易端,不同的數據,會在不同的過程中,會去扮演更多不同的角色。我相信市場也會隨著變化產業(yè)格局的變化而不斷的發(fā)展變化。
整個的我像市場的定位。那么回到與廣告主相關的,廣告主需要更多的渠道,所以針對于目標平臺的本身,會延伸出2個概念的命題,叫做PBD,叫做程序化優(yōu)質類型的購買,和DSP,我們叫做事實競價的系統。在中國市場上與美國有很大的區(qū)別在于是說,在全美80%以上的廣告,是通過RPD的方式來實現。那么在中國正好倒過來。我們中國的廣告的品牌是通過LED的方式與媒體產生供給的需求。為什么呢?3個主要原因,第一中國非常的喜歡這個體系。在中國有更多的與全美不一樣的是有CPM值、CPC值,各種類型的媒體采購環(huán)境。而在美國,成型的只是以所謂的CPM成本,作為單一的購買需求。所以單一的規(guī)模,在成熟的環(huán)境之中,讓商業(yè)價值和商業(yè)規(guī)則,變得容易操作。
第二個原因,中國的媒體環(huán)境,媒體扮演著信息的概念。我們今天有很多傳統的報告,他們真的有評估過CCTV的性價比和湖南衛(wèi)視的性價比嗎?是因為在中國媒體環(huán)境具有一定的影響力,尤其是對于一些本土的品牌,當他們在央視上的曝光,尤其是在央視315上的曝光,他的影響力大過于媒體成本的抉擇性。
第三個原因,就是我們今天在座的各位所參與的第三方數據更加的開放化。如果今天這個市場上,更多的數據完全由他們的公司來給出間波。無論是在我們的傳統上,他們做的都是很高的。還是在我們的報紙和還是在運行量上,做了一個購買。如果都沒有第三方的數據,作為非常公眾的評估的話,我相信市場格局也會變得更加專業(yè),當然這些都是市場存在的因素,也是我們不能夠避免的因素。
那么回到核心點就是說,我們如何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里面,去引導我們的廣告主,來達到行銷的要求?其實用一句話來形容,我會講很多關于數據的東西,數據循環(huán)之道,從而越來越智慧的驅動營銷。這一句話是我對行銷行業(yè)的大數據的理解,我們在講很多的DMP、ERP的時候,更多強調的是這些數據對客戶價值的引導,就是這一句話,就是如何讓我們越來越智能的驅動營銷,帶動未來廣告主的終端。
程序化優(yōu)質媒體購買。剛才我們講到的說,和RTD的不同在于是說,廣告主不但要求更加性價比有效的廣告方式,同時他們更加需要一些優(yōu)質化的媒體資源。換句話就是說,品牌廣告主更加在于他們所投放的廣告媒體環(huán)境上,這一點也是我們的流程和策略過程中,需要思考的。
跨平臺,廣告主會更多的思考,在不同的屏幕上消費者的感受。那么我們可以想象說,我們大部分的消費者早上一起來以后,第一個接觸的媒體端,大部分就是手機,刷朋友圈、看微博。尤其是早上在馬桶上的時間,大部分這個媒體與你直接見面。我們在白天的工作時間,PC和戶外跟你的媒體接觸環(huán)境是最相同的。所以今天你會看到,大家有興趣出去看一看,幾乎所有的公交車站都有二維碼,尤其是很多電商的品牌。當你回到家之后的娛樂活動,有很多的女性用戶群體,是與Ipad結合在一起,趴在床上看一看書,這是很多女性消費人群的媒體接觸習慣。所以這一種三屏整合的方式,未來怎么樣能夠做到跨屏之間的數據管理。這是擺在數據分析,跟數據調研者工作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。
數據獲得了之后,數據是死的。數據獲得了之后,要用來干什么呢?要用來做分析。所以我相信,在未來的市場上,會有更多細分,很多傳統的數字調研公司,他們會有更多的專業(yè)人士是做數據分析。我們也發(fā)現了,包括我們公司、很多的代理商,他們在與不同的行業(yè),在搞相關的數據的統計。他們有一些數據是做農業(yè)產品的數據分析,有的是做天氣環(huán)境的數據分析。其實不同的數據分析的概念都是一樣的,去看趨勢、去看發(fā)展、去做判斷。所以數據的未來,在做大數據的管理的時候,能夠給我們的客戶帶來營銷的價值。這一種價值,體現在如何跟客戶的CRM的結合上,如何更客戶有效的數據庫做有關的結合。這個同樣是擺在我們今天做分析人員非常需要思考的問題。在今天的這個時代。
數據庫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對消費者做追蹤。我剛才講過了,我很難用時間去把所有的方方面面都一一的講到。我們不講人群的特性,我們就講一個觀點,如何去找到一個互聯網上的真實用戶。我們要去思考的是,在互聯網上每一個消費者的行為方式,是有很大不同的特性。我們認為是說,奶粉的產品,真的是孩子的媽媽在關心、在使用、在購買嗎?不必然。其實我們有做數據分析有發(fā)現是說,奶粉類的信息,男性中的人群相對會更高。是因為往往在一個購買的過程中,可能女性是信息的接受者、分享者。而最終決策權在男性。
所以基于這個部分數據的分析,當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解決,或者說設置。通過用戶的手機串崗、IP上網地址、用戶的瀏覽行為,來追蹤分析他們的行為特性。那目的是為了什么呢?其實最終講出了,今天我講的核心內容,我們的DNA營銷更多代理的是,如何做到更加有效的傳播。是要讓我們的傳播能夠真正有效的到達到每一個人群。所以更精準的人群、更優(yōu)質的媒體,這兩者之間是我們今天的廣告主需要去面對的。
我今天也是學到了蠻多的內容,我們回到核心的一點就是,我想要突出,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,如何在程序化的環(huán)境之下,做到更加精準有效的傳播。而這一種精準傳播的核心理念是,抓住消費者的DNA,抓住他們的行為模式。剛才我們講到的,無論是三屏的融合也好,以及他們對于信息的分析,以及通過IOD,剛才我們講到數據化、程序化新的架構,能夠讓我們的數據在不同的技術點,在不妥的程序化的過程中,去發(fā)揮出更加有效的數據價值。這個數據在未來,能夠給我們的廣告主和媒體策劃人員,帶來更專業(yè)、更具有影響力的價值體系。這些都是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,謝謝大家的時間。
謝謝大家!
主持人:謝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