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境游那些事(二)
在上一篇出境游文章中,我們看到,出境客源地已經從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等一線城市和沿海發(fā)達地區(qū)向二、三線城市和中西部地區(qū)擴展。旅游方式從早期的跟著旅游團在高速公路上“九天十國游”,在免稅店和奧特萊斯對著長長的清單“海外購物游”,逐漸轉向自由行和深度體驗游。這些變化意味著出境游客群體正呈現出普遍化的特點,出境游正在成為人們常態(tài)化的生活方式。原本屬于“奢侈品”的旅游,成為了一種習慣,是必要的生活補充和調節(jié)。 如今,中國已經成為出境游第一大國,不論是在出游人次還是出游花費上,均位列世界第一。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預測,2016年中國仍將繼續(xù)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境游市場的地位。隨著免簽國家增加、簽證有效期加長、簽證手續(xù)簡化,這些利好也進一步激發(fā)了中國游客的出游熱情,前往更多全球熱門目的地。
除了東南亞以及歐美等一些常去的國家,旅游資訊或者旅游攻略多少有些滯后性,也缺乏個性化需求的信息點。由于信息“缺乏”或“泛濫”,面對吃喝玩樂的消費問題,游客不知道哪里不會被坑,哪里美食當地正宗。此外,許多“看上去很美”的計劃,因為行程中出現突發(fā)情況,游客在重新安排時會比較費力。 對于很多人而言,出境游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語言不通。特別是自由行去到小語種國家,當渴望交流和答案時,往往受限于語言不通,難以找到理想的解決方式。許多人因此只好選擇參加旅行團、在導游的帶領下旅游,或者自行付費雇用當地的翻譯,花費不菲不說,也少了許多自由交流的樂趣。 3 在一個陌生的國度,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,每天的行程,都需要一個承載方式,無論是打車,租車,自行車,火車,亦或者是飛機。如今不少新興目的地,旅游資源別具特色,但因為路途遙遠,轉機奔波的時間過長,耗時耗力且增加出行成本,在競爭激烈的出境游目的地中很難打動中國游客。 4 出境旅游在讓游客領略異域風情的同時,常常由于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的差異引起誤會和紛爭。近年來,關于“國人出游惹非議”的事件層出不窮,扎堆高聲喧嚷啦,中國大媽把廣場舞跳到巴黎等等,幾乎每一事件都可炒作成新聞熱點。 那么,如何方那么,如何方便游客獲取更豐富、更智能的旅游信息?如何解決他們在旅途中遇到的語言問題?如何讓他們在行前做好文化預習,并在抵達目的地時了解所應該注意的事項? 智立豐認為,隨著旅游市場的逐漸擴大,未來需要衍生更豐富的旅游產品,逐漸細化到機票、酒店、門票、租車、娛樂、短期租賃等各項“零售態(tài)”產品;同時,用商業(yè)創(chuàng)新來滿足中國游客需求的多樣化和碎片化,比如旅游App(翻譯軟件)、境外租車、境外導游等圍繞境外目的地,為游客解決更多行程中的服務。更重要的是,提供過硬的產品品質和優(yōu)質的服務體驗,讓游客旅行更快樂、更舒心。例如,重視和在服務車輛上普及安裝兒童座椅,僅僅這一點,也能大大提升游客的體驗。 對于旅游的目的地相關機構和商家而言,一方面是建議當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機構給予提醒和宣傳,無論是 “新奧爾良有什么特色節(jié)日?” 這樣的知識問答,還是 “美國為什么叫山姆大叔?” 這樣的歷史趣味梗,幫助中國游客更多的了解文化差異和生活習慣,更好體驗異國他鄉(xiāng)的風俗民情。另一方面,深入地研究中國市場和中國游客的消費需求,提高中國游客的重游率。比如在酒店、機場、航空公司、主題公園、購物場所多一些中文導引/標示,多提供一些中式餐飲。比如可接受銀聯卡的網點多一些,可使用移動設備進行支付的地方多一些,讓游客旅游變得更加便捷、更加智慧。 更重要的是, 什么時候我們的護照也能無需簽證,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或地區(qū)通行無阻?香港特區(qū)護照,有一百六七十個國家或地區(qū)免簽,新加坡護照更多,加油,中國護照! 打賞 |